考研的4个“小动作” 招生和培养方式调整,未毕业就面临再筛选

 2022-11-15 04:39:02  考研全封闭培训    8
[摘要]

研究生的“进口”已经打开,“出口”会发生什么变动呢? 事实上,考研和研究生培养的“小动作”已经逐步呈现到正式台面上。改革与调整向来遵守循序渐进的法则,最终一刻即是“临门一脚”。 恰如此次复旦大学经济学学硕停招...



研究生的“进口”已经打开,“出口”会发生什么变动呢?

事实上,考研和研究生培养的“小动作”已经逐步呈现到正式台面上。改革与调整向来遵守循序渐进的法则,最终一刻即是“临门一脚”。

恰如此次复旦大学经济学学硕停招产生的舆论效应。

《研究生招生简章》是个神奇的存在,各个大学每年都会发布,内容大同小异。

妙就妙在这一星半点的“异”。

一点小小的改动,说不定就是考研路上的“星星之火”。一所大学直到N所大学都出现相同改变的时候,“新动向”就在路上了。

01学硕:入口——减招或停招;出口——研究生分流

部分学科的学硕减招已经在某些大学“小打小闹”地进行了好几年,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福州大学都是先锋。如果认真统计,保不齐还有更多的大学和学科都在默默进行学硕减招大计。

每年减少一点点,最后一步就是停招。

减招或停招学硕的专业比较偏向应用型,这倒是让学硕和专硕的职能更加名正言顺。(深度阅读请移步:2022年考研“新动作”,改变不大影响不小,考生或成“绝版人才”)

另一方面,研究型学硕的出路已被规划得清清楚楚——攻博。

曾经有教授说过:“学硕不读博,等同于只在学术的大门口站着看了一眼。”

不论是硕博连读、直博还是考博,各大学在博士考核或审核方面的举措日趋完善。博士的选拔从考试到审核申报制度的转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学采用。

博士扩招紧跟硕士扩招,年均增长率达到6%,2020年已经有10万招生规模。

俗话说得好,“进门容易,出门难”。

别说这博士“进门难”,在“严格把控毕业生质量”的要求下,“出门”已是难上加难——“研究生分流淘汰制”开始发挥效用。

这个制度并非新鲜事,如果研究生仔细研读过《培养手册》,大概率可以看到相关规定的详细描述。

大家之所为未引起重视,则是因为这些规定曾经形同虚设,仅仅是白纸上的铅字。碍于执行条件,分流细节和人情世故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分流淘汰制并没真正落实。

直到清华大学明文发布了“博士生分流淘汰细则的通知”,以及教育部的正式官宣后,该制度将成为悬在研究生头顶上的“鞭笞”。

中期考核、产出、论考研会成为评价条件,不合格的研究生走不到毕业,中途就会被清退或转硕士培养。

02专硕:入口——扩招;非全日制培养或将“翻红”

专硕扩招是官方盖章的事实,不光是招生人数比例的调整,新


开设的研究生培养点和学科也侧重专硕。

专硕扩招,按理说考生和家长应该“喜大普奔”。但一些关于专硕的“小尴尬事儿”却进入了考生和家长的热议话题。

比如:研究生扩招,宿舍床位不够,一些大学缩减专硕床位或给安排个“编外”位置。(详情请移步:研究生是扩招了,部分大学的宿舍却不够了)

比如:部分大学的全日制专硕停招,改非全日制培养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统考只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学生;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昌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的会计专硕;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的心理学专硕均取消“全日制”,改为“非全日制”。

如果把以上两件小事联系在一起,还能得出一个新结论:将部分“全日制”专硕改为为“非全日制”,倒不失为解决研究生宿舍床位短缺的好方法,同时还能为大学“创收”。

照此下去,侧重职业技能应用,毕业后工作来钱快的专硕或将逐步走上“非全日制”培养的模式。我似乎看到“非全日制”专硕“翻红”的苗头。

03学硕与专硕: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学硕招生名额紧缩,严格把控生源质量;鼓励学硕读博,在学业中期会面临“二次筛选”——分流淘汰,通关的优质毕业生方可获得“博士学位”。

分流淘汰并不可怕,无法通过中期考核的在校研究生也需要合理的出路。硬撑对学生而言是虚耗,对教育资源是浪费。将科研资源和经费集中到优秀博士生培养项目,有利于提高学术科研人才的质量。

多次考核与评估将破除“人情面子”关系在博士培养中的负面作用,降低“低质博士”、“人情博士”的产出率。

未来,“研究生分流淘汰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各大高校没有统一标准,仍旧处于“相互借鉴”状态。实践才是制度的唯一检验标准。相信无需多久,这项制度将会常态化。

若无科研之心的考生别抱侥幸心态,慎重规划。高等教育是一种个人投资行为,时间、金钱和精力都是成本,能不能获得高额回报,还要评估风险。

专硕的扩招是符合当下大部分考研人提升就业竞争力需求的举措,也符合专硕设置的初衷。

专硕的培养模式与职业技能提升,就业求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以适应“上班族”的时间特点而增加“非全日制”培养点和招生规模似乎也是“水到渠成”之策。

一些具有提升学历需求的在岗人士无需脱产即可获得硕士学位;大学既能扩招,还能增收,双方需求均能满足。

怎么看,“非全日制”的再扩大都会是一件“学校和考生”共同促成的发展趋势。

至于“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效用差别有多大呢?这个难以断言。

如若专硕培养中,实践比重远远大于理论比重,那么某些专业内“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效用无差也并非不可能。

学硕和专硕的两条路已经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考生和家长们你们看清楚了吗?

考研初试高分难令国家线大幅上涨,对复试线和调剂的影响可能较大

2021年考研“内卷化”加重的现状,是2022年考生“心理战”的开始
考研英语“名师”创办的辅导机构被指虚假宣传,监管部门调查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8 条评论)